仲英道德讲堂:杨国荣教授畅论“学以成人”

发布时间:2016-10-11浏览次数:680

      9月27日晚,仲英道德讲堂之“学以成人”主题讲座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国荣为南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座由本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讲座中,杨国荣教授从人禽之辨、本体与工夫之辨、习性之辨等角度循序渐进地阐释了“学以成人”的核心思想,并通过该思想对人的发展予以辨析。杨国荣教授认为,学以成人的讨论,既涉及如何理解“学”,也关乎如何“成人”,为人和为学是绝对相通的,应当联系起来考察。“学”在宽泛意义上既有外部对象又包含人本身,“成人”则指成就人本身。杨教授结合中西哲学历史的相关背景,总结“学”的传统意义即为“认知自己”,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哲学历史上“知己”的学术特点,阐述“为己之学”中以人格上自我完成、自我充实、自我提升的人生发展导向。同时强调了中国哲学注重过程的性质特色,“学”是不断延续、没有止境的过程,它展开为不同阶段,相对应人成就自身的不同目标,人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超越自己原来的状态。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杨国荣教授指出,我国儒学大家荀子的“始乎为士,终乎为圣”构成了学以成人的根本目标,相对于“士”,“圣”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而且已经到达道德的完美之境。此外,杨教授指出,在学以成人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礼”的制约,“学”与“礼”紧密联系不可相分,“礼”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广义上的规范习俗,任何时候都应该依礼而行。与礼相联系的学,在中国哲学中又与行为紧密相连,即实际的践行,以礼为引导的践行便可成为真正意义上人的导向。杨教授以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阐释了为学、为人、为事的联系和区别,阐明“学”“人”“为”以及“成人”的不可分离。他还从“本体”与“工夫”以及“德性”和“能力”的方面进一步讲解了成人的发展导向。

 

讲座结束后,杨国荣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据悉,本次讲座是仲英道德讲堂的第三讲,此前举办的两场传统文化讲座获得不错的反响。同时,“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德传播研究工程”项目还将组织师资骨干培训,开展大学生、研究生进社区、进校园等多项活动,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全方位、多视角进行道德讲堂的系列演讲、师资培训、学术研究、国际会议等多项工作。